青年学子向山而行,感悟传承红色基因——welcometo银河娱乐网站学子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9-02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及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827日至31日,welcometo银河娱乐网站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25人,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以“山”为线,在萍乡芦溪、安源、莲花以及井冈山诸多红色文化基地和革命遗址中,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革命故事。以“追随者”的视角循着革命烈士的足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足迹,深入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斗争腹地进行沉浸式大思政课堂学习。


秋收起义惊天地,碑耸云霄铭壮举

芦溪县山口岩村,在这里长眠着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烈士,在革命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当时他年仅22岁。

在庄严肃穆的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感悟革命先烈们磅礴的精神力量。在烈士陵园中参观,全体师生深刻回顾了秋收起义的斗争历史,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到老一辈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他们是英雄,但他们也是儿女,也有家小,在战火纷飞的年月,他们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之下,不忘初心,舍生取义。“报效革命,义无反顾!”这是当年卢德铭投考黄埔军校时留下的革命初心。如今也在进一步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誓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努力传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为大国梦努力奋斗。


(师生一行聆听场馆讲解员讲解)


纪念馆内悟革命,工运精神励后人

827日下午,学校党委副书记廖柏学在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深切回顾了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人运动的光辉历史及安源工人为了争取生存权益、追求自由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场馆中的思政课”。

随后,大家沿着历史的脉络,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厅。从安源煤矿的兴起与工人队伍的壮大,到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成立与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从安源大罢工的英勇壮举到工人武装斗争的辉煌成就,每一个展厅都是一个个生动的课堂,让师生一行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学校党委副书记廖柏学为师生开展“场馆中的思政课”)


先辈故居育情怀,热血满腔守初心

28日上午,师生一行来到了甘祖昌的故居——一栋砖木建成的朴素而又简单的房子。踏入小门,映入眼帘的是关于甘将军的事迹介绍。通过讲解员讲述,师生们对甘祖昌将军的生平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农民出身的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在战场上戎马半生,立下赫赫战功。身为开国少将,建国后却主动让贤,毅然决然回乡当农民,帮助家乡搞建设。“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摆老干部的架子。”甘祖昌处处用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要求自己,带领乡亲们一起艰苦奋斗,改造冷浆田、修水渠水库、筑水陂等,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1986年,甘祖昌将军去世后,他的夫人龚全珍,传承将军精神,将理想信念、和谐新风传播于世间。跨越万水千山,她的脚步总是坚定,而爱越发宽广。永葆本色,扶危济困,致力于慈善,她扎根贫苦山区投身教育事业,曾先后两次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被深情称作“老阿姨”。不图享受,甘于艰苦奋斗;不忘初心,勤于造福百姓,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霁在甘祖昌故居为学生讲解)


断舌流血脚写字,革命壮志岂可断

走过刘仁堪故居牌楼,映入眼前的是庄严庄重的刘仁堪烈士纪念广场,广场中间是刘仁堪烈士雕塑,台阶上的三幅浮雕再现烈士革命生涯的3次重要经历,石刻卷轴镌刻了刘仁堪烈士生平事迹。党员们先后来到刘仁堪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聆听了讲解员的细致介绍,参观了刘仁堪同志的大事记和革命历程文史图片,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刘仁堪烈士在就义前,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他仍然用脚蘸着流下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现场,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仿佛情景再现,大家都被刘仁堪革命烈士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触动。


(师生一行在刘仁堪故居)


井冈山下聚星火,工农潮涌革命风

29日,师生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聆听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党史人物感人事迹,瞻仰革命烈士浮雕并献上花圈,深刻感悟井冈山精神。步入博物馆,一件件珍贵文物安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故事;一幅幅历史照片悬挂墙上,定格了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身影。同学们纷纷驻足凝视,眼神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在这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空间里,他们的心灵受到深深触动,红色基因如同种子般,在他们的血脉中悄然生根发芽、传承延续,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信仰力量。

八角楼,这座位于井冈山茅坪村的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奋斗历程,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坚定理想信念和不屈斗争精神。在八角楼居住期间,毛主席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同学们参观走访了八角楼革命旧址群,聆听关于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井冈山时期革命斗争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理性认识,勉励同学们坚定理想、脚踏实地,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应用到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生动实践之中,在八角楼灯光的指引下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师生一行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躬身调研看巨变,因地制宜创未来

神山村上没神仙,干群齐心翻新篇,和风拂面展新颜。神山村,曾经的一个贫困村,20162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而又诚挚地对老百姓说:“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8年过去,神山村今天貌颜如何?我们就此进一步深入茅坪镇神山村,与村党支部书记、农户面对面交谈,了解红色旅游赋能乡村产业现状。“以前村里没几个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在家里创业,日子越过越好嘞!”,村民彭某神情喜悦地说到。从他满带笑容的言语中,神山村的巨大变化仿佛也在此刻拟人化了。

 “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师生体验了打糍粑之后顶着火热的烈日走村入户,在今昔对比的调查中,在用眼睛发现赣鄱山乡的巨变,用耳朵倾听人民至上的历史回响,用内心感应中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间一脉相承的道路自信中,坚定了奋力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青春篇章的决心。


(师生在神山村与乡亲一起打糍耙)


书记嘱托蕴期盼,青年学子表决心

  8月31日,结束全部行程后,师生一行回到了学校,党委书记袁晓兵在图书馆欢迎师生的归来,在听闻学生的一路收获之后,为师生一行带来一场“场馆中的思政课”。他勉励学生:“生逢盛世,是我们当代青年的幸福,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忘却革命先烈们的牺牲与贡献,此次实践活动,你们沿着秋收起义的路线,先后去了安源、芦溪,最终到达革命圣地井冈山,一路走来,你们收获满满,希望你们将这种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自身的精气神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你们后续也要做好宣讲工作,将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学院的同学们、师弟师妹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意识,将这份红色基因融入到未来的医学实践中,为人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这也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担当、团结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校党委书记袁晓兵为学生讲思政课)


此次在萍乡、井冈山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不仅为团队成员们带来了一场红色革命历史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切实引领青年学生扎根革命老区,把思政作业写在祖国大地上。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