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5分钟) 目前世界上致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因 (10分钟) 结核分枝杆菌又称为抗酸杆菌 需氧菌 生长缓慢 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很强 对紫外线敏感 最简是单灭菌方法就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 先介绍结核杆菌的发现史。 通过讲解结核杆菌的特性,启发学生思考结核病患者如何来进行日常生活消毒?
通过罗伯特·科赫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并于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培养学生认真、执着、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 三、发病机制 (20分钟) 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主要传染源—痰阳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人体的反应性:
免疫反应 迟发型变态反应 科赫现象 3、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与发展 1.原发感染:原发综合征(Ⅰ型肺结核)原发病灶+肺内淋巴管+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Ⅲ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成人最多见) 空洞性肺结核 结核球 干酪样肺炎 纤维空洞性肺炎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肺结核) 其他肺外结核(Ⅴ型肺结核) 讲解发病机制时先介绍肺结核与新冠肺炎同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近两年来,同学们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已经耳熟能详了,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在新冠疫情方面,我们是如何进行防控的。从而引出传染病三要素及防控方案。 通过对科赫现象的讲解,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成人肺结核发病症状比儿童肺结核要重? (四)临床表现 (30分钟)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累及胸膜时可有胸痛。 2.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低、体重下降等 体征: 1.病变范围小—无体征 2.渗出性病变较大或干酪样坏死—肺实变体征(触觉语颤增强、扣呈浊音、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细湿性啰音等) 3.大范围纤维条索形成—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扣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闻及实行湿性啰音。 4.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体征 5.支气管结核—局限性哮鸣音 (五)实验室检查 (35分钟) 胸片检查 痰涂片(确诊结核的主要方法) 结核菌素实验(PPD)48-72小时观察反应 支气管镜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5分钟) 症状+接触史或肺外结核病史+痰抗酸杆菌、胸片检查发现及诊断流程 (七)治疗与预防要点 (25分钟) 1.化学治疗 标准化疗方案 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药物: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 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简写为:2HRZE/4HR。 2.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结合既往《诊断学》 知识,让同学们自行总结不同病理状态下,结核病患者查体可能出现的体征。 预防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养成讲卫生、不随地吐痰、请洗手、多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肺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低热(午后为著)、盗汗、消瘦、咳嗽、咳痰、咯血;体征: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 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肺结核分型:①原发型肺结核(I型);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主要检查为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结核菌素试验;因此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主要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