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肺结核

发布者:宣传部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9-21


课程名称

肺结核

承担单位

临床医学院


课程性质

R 理论课

£ 实验课

实践课


授课对象

21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授课教师(职称)

单志芳 副教授

易敏   副教授

课堂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10分钟

课程讲授 140分钟   流行病学   5分钟

病因      10分钟

发病机制 20分钟

临床表现  30分钟

实验室检查 35分钟

诊断及鉴别诊断 15分钟

治疗及预防   25分钟

课堂小结 10分钟                               共160分钟

教学重点

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

教学难点

肺结核PPD试验结果分析、

肺结核的临床分型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课程思政

国家和社会层面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个人综合素质层面: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

教材与参考文献

第九版本科《内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中华医学会

《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儿童肺结核诊断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结核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思考题

什么成人肺结核症状要比儿童肺结核症状重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字


学院审查意见


签字





课程导入 (10分钟)

请同学们观看微影视《校园核事故》,并写下观后感。同时在学习通上预习肺结核章节,并完成课前检测。

通过播放同学们比较熟知的一些患有结核病的古今中外名人图片,引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微电影“校园核事故”让同学们意识到结核病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结核病的兴趣。

通过课前检测了解同学们的学习难点主要在发病机制上。

采用图片对比的方法

思政融入

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政治自信、民族自信。



课程讲授 (140分钟)


一、流行病学 (5分钟)

目前世界上致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因  (10分钟)

结核分枝杆菌又称为抗酸杆菌

需氧菌

生长缓慢

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很强

对紫外线敏感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最简是单灭菌方法就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

先介绍结核杆菌的发现史。

思政融入

通过讲解结核杆菌的特性,启发学生思考结核病患者如何来进行日常生活消毒?



课程讲授 (140分钟)

通过罗伯特·科赫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并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培养学生认真、执着、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

三、发病机制  (20分钟)

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主要传染源—痰阳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1. 人体的反应性:

免疫反应

迟发型变态反应

科赫现象

3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与发展

1.原发感染:原发综合征(Ⅰ型肺结核)原发病灶+肺内淋巴管+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Ⅲ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成人最多见)

空洞性肺结核

结核球

干酪样肺炎

纤维空洞性肺炎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肺结核)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其他肺外结核(Ⅴ型肺结核)

讲解发病机制时先介绍肺结核与新冠肺炎同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近两年来,同学们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已经耳熟能详了,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在新冠疫情方面,我们是如何进行防控的。从而引出传染病三要素及防控方案。

课程讲授 (140分钟)

通过对科赫现象的讲解,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成人肺结核发病症状比儿童肺结核要重?

临床表现  (30分钟)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累及胸膜时可有胸痛。

2.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低、体重下降等

体征:

1.病变范围小—无体征

2.渗出性病变较大或干酪样坏死—肺实变体征(触觉语颤增强、扣呈浊音、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细湿性啰音等)

3.大范围纤维条索形成—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扣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闻及实行湿性啰音。

4.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体征

5.支气管结核—局限性哮鸣音

)实验室检查  (35分钟)

  1. 胸片检查

  2. 痰涂片(确诊结核的主要方法)

  3. 结核菌素实验(PPD48-72小时观察反应

  4. 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5分钟)

症状+接触史或肺外结核病史+痰抗酸杆菌、胸片检查发现及诊断流程

)治疗与预防要点  (25分钟)

1.化学治疗   标准化疗方案

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药物: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

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简写为:2HRZE/4HR

2.对症治疗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1. 手术治疗

结合既往《诊断学》


课程讲授 (140分钟)

知识,让同学们自行总结不同病理状态下,结核病患者查体可能出现的体征。

预防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思政融入


养成讲卫生、不随地吐痰、请洗手、多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

课堂小节  (10分钟)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肺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低热(午后为著)、盗汗、消瘦、咳嗽、咳痰、咯血;体征: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

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肺结核分型:①原发型肺结核(I型);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主要检查为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结核菌素试验;因此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主要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课后作业

1.请大家完成学习通上面的课后作业

  1. 完善肺结核思维导图

  2. 制作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宣传海报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

思政融入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健康宣教的能力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