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及庆祝建团100周年,6月23日—6月27日,由护理学院师生32人组成的“护士笔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芦溪县紫溪村,开展健康义诊、急救宣教、上门走访、劳动教育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护理专业特色及优势
义诊宣教走访倍受青睐
实践团充分依托护理专业优势,用医学专业知识助力打造健康紫溪。此次三下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当地村民进行基础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向村民普及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法等急救知识,提高村民在危急时刻的自救及他救的意识和能力。实践团充分考虑到语言沟通等情况,分成义诊、宣讲、走访三组,确保服务质量。
(实践队定点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 程慧兰 摄)
(实践队队员上门走访为村民测血压、血糖 李思萱 摄)
从第一天的寥寥数人,到后期早晨七、八点就有居民骑车来测血压、血糖;从看到假人模型而害怕走开,到带着家人主动来学;从摆摆手躲避,到拉着队员的手仔细询问;从课堂上的几页书本,到社会上的生动实践;从实训室里的独自练习,到与服务对象的深入互动……短短几天,队员们凭借专业知识和努力,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
(实践队上门教村民激活电子医保卡 程佳薇 摄)
(实践队队员教村民心肺复苏术 李思萱 摄)
除草种地生火帮厨齐上阵
劳动教育获赞深入人心
俯下身子沉下去,走出象牙塔,走进泥土地!在开展专业服务之余,结合劳动教育,实践团积极组织队员开展“我为村民办实事”活动。对于大部分来自城市的队员而言,下田、种地、生火都是电视里的画面,“粒粒皆辛苦”也只是长辈随时叮嘱的一声话语。利用此契机,队员们主动走近村民、走进田野,为紫溪村民共享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队队员帮助村民干农活 李为忠 供图)
夏日炎炎,田间种地成为了队员第一个选择。松土、除草、浇水……大家拿起工具纷纷上场,十几分钟过去,汗水就已经浸湿的后背。村民易爷爷满脸开心的跟队员说,等作物成熟了之后要拿到距离紫溪十几公里的镇上卖,能卖到三到八毛钱一斤,一次大概能卖十到二十元左右。同样在村民家里帮忙编制手工花的组员也聊到了收入的事情,奶奶笑着说,十几个小花骨朵编制成的一支手工花,回收价仅仅一毛钱。通过这些,队员们才真正切切的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只能以更勤快的挥舞锄头、更仔细的串花动作、更真诚的笑容向勤劳质朴而又热爱生活的村民们致敬。
(实践队员帮忙除草 李思萱 摄)
无论是捡木材生火熬猪草、还是翻桶打井水,亦或是在厨房切菜洗碗,很多都是队员们的人生初体验,也许生疏无措、着急忙慌,也许晒红了手臂或是汗水浸透后背,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喜悦,这就是劳动的力量!
(实践队队员在帮忙生火煮猪草 程家薇 供图)
深入感受乡村文化与风气
打卡宣传紫溪最美瞬间
初到紫溪,干净的道路、完善的基础设施,绿水青山,花开甚好,一排排崭新的村居,这是队员对紫溪的第一印象。通过实践服务之后,更加了解紫溪作为乡村振兴样板村的文化与风气。以“外乡人”的身份初来乍到,义诊走访怎么走?陪聊干活怎么干……这都成了队员起初最担心的问题。队员出发时忐忑的心情,不一会儿便被村民们的热情所击破。测完血压血糖被留下吃个饭,帮忙除草后临走时还被塞上几个羊角蜜,宣讲完后被叮嘱道明天再来,邻居大哥二话不说骑着小三轮载着队员们风风火火走街串巷。而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一老一小”。走访时,队员看到徐大伯坐门口乘凉,上前跟他聊天,徐大伯说老婆和孩子都去深圳打工了,队员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没去,他笑着回答说:“我上班去了家里两个90多岁的老人怎么办?他养我小,我养他老。”轻描淡写地说出口,传递的却是孝老爱亲、知恩感恩的真挚情感。
(村民为实践队点赞 李思萱 摄)
与徐伯相比,村里小孩确是热闹不少。傍晚我们在小广场活动时,小音响一出,小男孩站上广场舞台连唱《孤勇者》《少年》,毫不羞涩,吼出声音,队员们台下挥着灯光,瞬时,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他,追逐生命里光临身边的每道光,让世界因为他的存在而变的闪亮!原来,紫溪美的不仅仅是景。
(紫溪小朋友在广场舞台上唱歌 李思萱 摄)
日子过得飞快,实践队的队员们在短短五天内,义诊300余人,上门走访250余户,急救知识宣教达160余人,发放健康宣教传单500余份,帮助480余人激活电子医保卡,除草松土累计5亩,村民满意度为100%。
(护士笔记三下乡团队紫溪村合影 林妙艳 摄)
实践队队员用自己所学热情服务于紫溪村,用自己的思考解决实践中一个又一个难题,用亲眼所看亲身所感,体验紫溪的风景及人文带来的美好。学子们将继续以三下乡为契机,体验乡村风土人情,普及医疗健康知识,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服务乡村、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奉献welcometo银河娱乐网站的青春力量!